9月4日上午升富配资,2025年十一省市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暨山东省专利产业化推进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以“创新要素流通·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山东、北京、上海等11省市共同发布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协作倡议书,深度链接创新资源;聚焦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精品化工等领域,7所高校院所与8家重点产业链企业现场签约8个跨区域专利转化项目,推动专利跨区域加速流转、创新要素更优配置。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成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30.8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298.3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6件、同比增长22.2%;连续4年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山东高度重视专利转化运用,从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产业专利池,打造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等多个方面,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山东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11省市携手打造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合作新模式,将进一步打破地理限制,推动不同地区的专利成果在更广泛区域实现产业化应用,让更多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悉,截至目前,山东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40个,吸纳专利2.17万件,涉及企业1100余家;今年以来,推动专利转让38483次、专利许可2512次升富配资,分别增长27.3%和45.5%,专利转化效率显著提升;今年1-7月,全省新增专利授权12万件;截至8月底,全省171家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2.81%,22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40个重点产业专利池累计汇聚专利12.07万件。
“这次我们跟山东企业签约的是贝类净化与生态冰温保活流通技术,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解决水产品运输中无水保活难题,能极大延长水产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作为现场签约的8个跨区域专利转化项目之一,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义善介绍,“此前,该技术已为企业新增产值超1.6亿元。未来,随着合作进一步深化、技术体系覆盖越来越广,将带动山东更多水产品质量品质大幅提升。”
现场,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10所省外高校院所签署《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占勇表示,此次签署协议,进一步打破了地域壁垒,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不断深化。“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教师不愿转、不敢转的难题,我们学校实行‘100%全部赋权’、减低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费等创新举措,有效激活了教师的创新活力。下一步,会把这些经验与山东分享。”
活动上,全国高校院所“双五星”专利人工智能匹配成果暨AI专利智能匹配大模型正式亮相升富配资,将帮助更多优质专利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为搭建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山东省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签署关于共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高地的备忘录,并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签署《鲁黔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合作协议》。
活动还设置了专利技术路演环节,7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涵盖智慧海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刘英)
融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