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们,大多数都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按照他们的军衔和职务,享受着相应的待遇。然而,也有一些将领因为在大规模运动中涉及了一些问题,最终遭遇了退出现役、降职或待遇减少等一系列处理博远策略,比如冼恒汉和丁盛等人。
他们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降职和待遇的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
丁盛曾是少将军衔,曾担任过广州军区、南京军区的司令员,属于大军区正职。他因涉及两起案件被要求退出现役,按团职待遇,每月仅得150元的安置费。直到1995年,他才被重新接回部队,并按照副师级待遇安置。
冼恒汉则是中将军衔,曾在兰州军区担任政委长达22年。直到他被免职,才离开兰州。他所涉及的问题与两起案件无关,主要与兰州铁路局的管理问题有关。自1955年至1967年,冼恒汉一直负责军区的正职工作,几乎未涉及地方事务。然而,随着大运动的逼近,甘肃省委的领导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许多主要领导人被迫站到了一旁。军队接到上级命令支左,很多大军区的领导纷纷兼任了省委第一书记或省革委会主任。例如,南京军区司令员兼任省革委会主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兼任福建省第一书记博远策略,省革委会主任等。而冼恒汉也被安排兼任了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和省革委会主任,工作重心因此转向了地方。
当时,兰州铁路局内出现了一些混乱,虽然这本应是铁道部的责任,但因为事发地位于甘肃,且上级指示让冼恒汉负责处理,于是他便介入其中。事情复杂且具有敏感性,冼恒汉承认在处理过程中确实犯了错误,特别是过于偏袒一方,压制了另一方的意见。但他认为自己并非决策者,而是执行者,把所有责任都归结于他一人,实在不公平。
展开剩余65%1977年4月,上级突然决定将萧华调任兰州军区担任政委。冼恒汉对此感到有些意外,按照常规组织流程,通常会事先告知军区领导变动情况。萧华曾是上将,曾任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曾是冼恒汉的上司。萧华调任时,并未明确表示谁在前,谁在后,只是简短地告诉冼恒汉,“按先来后到,冼排第一,萧排第二”。冼恒汉这才明白,自己的重点工作将侧重地方事务,萧华则负责军区的管理。
两个月后博远策略,冼恒汉与兰州军区的领导以及甘肃省的主要领导一同前往北京开会,会上他因兰州铁路局的事件遭到严厉批评。最终,冼恒汉被免去职务,回到北京。上级告知他要留在北京,等待新的安排。这一等,就是整整五年,期间几乎没人再提及他。
直到1982年,兰州军区的一名领导向总政部提出,冼恒汉应回兰州解决当年的遗留问题。冼恒汉本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五年,不会再有波澜,处理一下旧事即可。然而,等到他回到兰州后,却被限制了自由,身体也因无法接受这种状况而发生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最终因心梗住院治疗。
就在这一年,上级终于对冼恒汉作出了最后处理决定:退出现役,每月按师级待遇发放200元安置费。除此之外,他还被要求搬离原来的住所。如果不按时搬迁,供水供电将被中断。这一情况与丁盛的遭遇如出一辙,冼恒汉心中满是愤懑。
由于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安置,冼恒汉只得接受断水断电的待遇。水停了,孩子们就爬上管道重新接通;电断了,他自己重新拉了一根电线。寒冷的冬季,兰州的气温极低,没有暖气,他只能依赖几个大炉子取暖,常常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入院。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忍耐,每年冬天几乎都在医院度过。
然而,到了1984年,冼恒汉的待遇发生了变化。上级对1982年做出的处理结论进行了修订,原本提出的一些问题被撤销,冼恒汉的待遇也由师级提升为正军级。
发布于:天津市融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